
前言 2025年11月8日至9日,乌克兰陷入冲突爆发以来最严重的能源危机。全国大面积停电。首都基辅、东部城市哈尔科夫、南部城市敖德萨等重点地区电力设施在俄罗斯导弹和无人机密集打击下遭到严重破坏,国家电网几近瘫痪。此次停电不仅切断了交通信号、通信网络和医疗系统运行的主电源,还使数百万人面临冬季生存的挑战。供暖中断导致室内温度骤降,医院因电力不足而无法维持生命维持设备,基本社会功能下降。这个冬天,乌克兰能否熬过前所未有的黑暗?
2025年11月8日凌晨俄军袭击的“黑夜”,乌克兰能源遭遇毁灭性打击低落并被带入历史上最黑暗的夜晚。来自俄罗斯的大规模风力攻势集中在全国主要电力节点。包括立交桥、输电枢纽和发电厂在内的基础设施一直是首要目标。其中基辅、哈尔科夫和敖德萨受损尤为严重。尽管乌克兰防空部队全力奋战,成功拦截了大部分来袭飞机,但面对大量攻击波,防御系统遭到部分破坏。
这次行动的主要目的很明确:摧毁乌克兰的能源供应能力。主要目标是火电站和高压变电站。当这些设施损坏时,修复周期长且成本高。据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发布紧急通知,截至2025年11月9日,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天将面临2至4次轮流停电,单期停电刺痛长达12小时。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停电引发的连锁反应迅速蔓延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后果更为致命。基辅所有地铁线路暂停,居民出行受阻,超市货架上的瓶装水、应急电池和蜡烛被抢购一空。街上随处可见人们在囤积装备,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夜晚做准备。
夺回权力的道路十分艰难。尽管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抢修队伍赶赴现场,但持续的空袭让抢修变得困难重重。通常,在完成部分清除后,下一波导弹或无人机会将其再次塌陷。一座在2024年花了数月时间重建的重要发电厂在这次袭击中再次被彻底摧毁。损失难以估量,难以继续行动短期内。
这次攻击的强度和技术组合比过去更强。乌克兰能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共发射45枚导弹,出动458架无人机进行攻击,高精度覆盖各类武器平台。包括7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25枚ISKANDER-M弹道导弹、10枚ISKANDER-K巡航导弹和3枚“口径”巡航导弹。尤其是“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的使用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俄罗斯媒体宣布此类武器的说法虽然没有得到国际法的支持,但仍然引发了广泛争议,加剧了外界对战争升级的担忧。
俄罗斯屡次对乌克兰能源系统进行“心理战”攻击,并非出于战术压制的目的。通过系统性地破坏民用基础设施,其战略重点明确旨在削弱乌克兰社会的总体稳定。此举旨在动摇公众信心,制造恐慌,从而动摇政府的根基。不少军事观察人士指出,这种针对民生的攻击方式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战”。让普通老百姓长期处于断电、断热、断医的困境,迫使对政府不满的民众,从而迫使基辅在谈判桌上妥协。
这种行为显然触及了国际人道法的底线,特别是《日内瓦保护民用设施公约》的相关规定。尽管俄罗斯辩称部分设施受损是乌克兰防空系统操作不当造成的附带损害,但这属于“意外损坏”范畴。然而,我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种有组织、大规模的针对电网系统的攻击行为,构成对平民目标的蓄意攻击。在这一系列动作中,最具杀伤力的是电网的精准拆除。
电力不仅是现代城市运行的命脉,也是维护人类安全的主要条件。断电后,医院重症监护室无法维持呼吸机运行,危重病人面临危险;供暖系统停止工作,老人和儿童在零度以下的环境中容易被冻伤甚至死亡; t 信号失败并关闭通信基站,关闭城市。可见,俄罗斯的战略早已超越了传统的战场竞争,演变为通过制造人道主义灾难来施加政治压力的方式,试图通过间接的军事手段结束战争。
英国雷恩的艰难应对 面对持续不断的空袭和基础设施破坏威胁,乌克兰政府在自救的同时,积极寻求外部支持。随着战事不断升级,西方国家逐渐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特别是能源危机发生后,许多国家迅速做出反应。加拿大宣布将提供1000万美元紧急资金用于电力设施紧急维修,挪威和欧盟承诺提供天然气缓解供暖压力,美国额外提供1.5亿美元援助,涵盖移动发电机、变压器和专业维护设备。
然而,这些援助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缓解,但远远不足以填补巨大的供需缺口。冬季用电高峰期间,乌克兰全国用电需求达到16吉瓦,但目前实际供电不足10吉瓦,缺口超过十分之一。路。修复每个大型变电站大约需要1.2亿美元,但俄罗斯发动大规模空袭的成本只有40万美元。进攻和防守之间的经济成本并不相等。这使得乌克兰陷入了“一边修一边爆炸”的恶性循环,缺电问题日益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欧盟等西方国家已经给出了数百亿欧元的援助乌克兰,但与此同时,许多欧洲国家还在从俄罗斯进口大量天然气时,流向俄罗斯能源企业的资金总额超过了对乌克兰的援助金额。这种双重标准的局面让乌方感到极大失望和困惑,也引发国际社会对援助有效性的深深质疑。为提高自主供电能力,乌克兰政府推出激励计划鼓励家庭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政策。
数据显示,到2024年底,已有7万多户家庭完成了光伏板安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分布式能源网络。然而,这些设备在冬季日照短、天气暗的情况下,发电效率显着下降。他们能提供的电力非常有限,无法支撑主要家庭用电,更不用说弥补主电网崩溃的影响了。抢修队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前线,但最大的障碍仍然是不断的空袭和轰炸。每个定居点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精良的设备和稳定的环境,而在战火之下,这些条件几乎不可能满足。
结论 2025年11月,乌克兰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能源灾难。俄罗斯使用导弹和无人机运载该国电力系统遭受饱和攻击,使该国陷入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电网大面积瘫痪,人们在严寒中艰难求生,几乎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尽管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些援助,但重建仍落后于破坏的步伐。乌克兰在电力供应、安全安排和基础设施修复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俄罗斯通过不断攻击民用能源系统,正在推动一场以摧毁人民意志为中心的“心理战”。随着寒冬的深入,世界将继续关注能量的对抗如何关系到安全和尊严。信息来源:环球网-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空袭,摧毁乌克兰多处能源和交通设施
特别声明:本文已上传并发布由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