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际新闻》上演了一部《黑吃黑》大剧,比电影还精彩。美国司法部突然从一家名为 Prince Group 的电子欺诈巨头手中没收了价值 150 亿美元的比特币。什么概念?这笔钱足够购买80架F-35战斗机,或者让每个中国人喝两杯奶茶。主角叫陈志,20世纪80年代出生,福建廉江人。表面上,他是柬埔寨的“公爵”。他拥有诸多光环,公司遍及30多个国家。官网自称是“东南亚商业巨头”。现实中呢?他是世界上最大的“暗杀导演”。他麾下有十多个诈骗园区,上千人,依靠“爱情+投资+加密货币”的复合诈骗。业务范围覆盖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越南、台湾等。他可以被称为“麦当电子诈骗行业的“老大”,连锁经营、全球范围、流水线作业。此时美国不讲军事道德,干脆翻了桌子:人没抓到没关系,钱先收。127271个比特币没收,一分钱不放。这一波操作就像在赌场赢了一袋现金,一转身警察就来了。 邀请你和钱到警察局来,没时间数。更残酷的是,美国财政部和英国政府同时发布制裁名单,数百家参与的企业和个人将被列入黑名单。你在伦敦买的豪宅?已收到。金融城的写字楼?也收到了。即使是据说要拍卖的毕加索画作也可以“合法保管”。这不是执法, 这是一次“居家突袭”。陈志在哪里?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此刻他的意志或许比被一盘猪肉输光了所有积蓄的受害者更加破碎。毕竟,他可能做梦也没想到,经过十年的努力,他最终会为美国政府“工作”。自2015年成立太子集团以来,陈志的“事业版图”突飞猛进。表面上搞房地产、金融服务,听起来很高端,但实际上都是“园区经济”。就像那个人一样,这个园区不生产手机、电脑,而是生产“网恋对象”和“假投资平台”。公园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电脑前活动。从“友善温暖的人”到“理财导师”,他们比演员更擅长角色转换。如果你称他为骗子,他可能会认为自己是“跨国企业家”。更神奇的是,这个“商人”成为了柬埔寨的“公爵”。如果主的称号是还不够,还必须晋升为公爵,而且每一个头衔都比上一个更有声望。不知道是柬埔寨太容易封爵了,还是她的“税收贡献”太大了。毕竟通过邮件诈骗可以快速赚钱,一开园就有几千金币。但“公爵”再辉煌,也抵挡不住美国司法部的“数字围剿”。此次没收的比特币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全球执法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虚拟资产查获。以前,毒枭被抓起来打黑帮,顶多就是没收几辆车、几套房子。现在更好的是,你可以直接锁定钱包地址并远程“拔掉”,甚至不需要身体接触。科技发展到这一步,连犯罪都必须“数字化合规”。有趣的是,陈志的身份相当“国际”:中国、柬埔寨迪亚、瓦努阿图、圣卢西亚、塞浦路斯……拿着这五个国家的护照,就可以随意畅游世界。 “多国籍+东南亚+洗钱”的组合,与新加坡近年来触目惊心的洗钱案件如出一辙。福建人,海外商人,暴富快,身份多,任务很熟悉。但这一次,例行公事失败了。美国司法部采取了刑事起诉和民事追偿双管齐下的做法,甚至没有提供“返还赃物”的机会。你想要一个人吗?好吧,先放弃吧。你想要钱吗?不再,不再国库。这种“人财两失”的结局或许是陈老板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当然,也有人嗤之以鼻:说白了,这150亿美元是全世界辛劳的受害者“充值”的。有人被劝阻送礼,有人被骗走养老金,有的向亲友借钱筹集“投资资金”。结果呢?一切都成了陈志的“数字存款”,后来被“美国政府依法没收”。这个情节比电视剧还要荒唐。但话虽如此,这次行动也发出了一个信号:别以为躲在东南亚搞“公园经济”就可以侥幸逃脱。只要你敢用美元结算,在国际金融体系中露脸,美国长臂的管辖权就能拖住你。无论比特币如何匿名,钱包地址都是固定的;不管身份多么复杂,IP地址也不是骗人的。至于那些还在“公园”里熬夜坑人的“员工”,是时候该醒醒了:你不是在从事“出国打工”,你是在别人的别墅和毕加索画作里工作。有一天,消息一出,老板拿了钱就跑,让你连内裤都没有了。最后一句话:陈志的“梦”破灭了,全球反诈骗警报才刚刚拉响。预计未来将部分高价没收的财产返还给受害人。毕竟,这些并不是“黑白分明”的战利品,而是无数普通人被偷走的生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 Mronly为该平台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